close
TAO

感謝痞客邦的活動讓我抽中桃姐的特映會電影票。

桃姐,一個平凡世界的平凡小人物,
可是卻對自己服侍的家庭付出不平凡的愛。

這是一部改編自真人實事的電影,
桃姐從13歲開始伺候梁家共五代的日子,
直到她老年只剩下少爺留在香港與她一同生活,
電影的一開始看到桃姐為少爺Roger準備飯菜,
再餵貓咪卡卡,最後為Roger準備水果之後才輪到自己吃飯,
彷彿在這個家中桃姐的地位最微不足道,
Roger的表現也視桃姐的付出為理所當然,
一直到桃姐中風之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Roger在桃姐提出要去住老人院後,找了一間間的老人院去做比較,
他向開老人院的朋友說桃姐是他家的老工人,
在桃姐住進老人院後,他因工作忙碌而甚少有時間去探望她,
我印象很深的是桃姐在老人院的第一天,
她對於老人院簡陋的環境、陌生的人群有些畏縮,但她有她自己的自尊,
吃飯的時候,有個人說她的名字很像女傭,桃姐生氣了,
中風使她行動不便,但她堅持不坐輪椅,半夜拖著緩慢的腳步自己去上洗手間,
桃姐在老人院認識了一些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由去住老人院,
有些人會有家人去探視、有些人從來沒有人去探視過、有些人子女吵吵鬧鬧爭個不停,
桃姐都看在眼中,而她最大的期待就是Roger去探視她,

Roger第一次去探望桃姐時,他向老人院的人說他是桃姐的乾兒子,
一直到後來他也向朋友介紹桃姐是他的乾媽,而且越來越自然,
從老工人到乾媽,是Roger意識到桃姐為他家庭的付出,更意識到桃姐真的老了,
她的一生都獻給他的家庭,沒有屬於自己的家人,生病後只有她從小帶到大的Roger陪著她。

當Roger帶著桃姐回家整理東西的時候,
桃姐對什麼東西都充滿感情,什麼也不捨得丟,
對著Roger說著以前的故事,眼神充滿對梁家人的愛。

桃姐中風前滷好的牛舌、安靜又寂寞的過年、Roger電影的首映會,
首映會後兩個人手牽手散步回家的背影,桃姐充滿驕傲的表情就像母親一樣,
在在都令人印象深刻,更令人感動。

一場中秋節許多團體去老人院關懷老人的戲讓我不勝唏噓,
在鏡頭前對老人們噓寒問暖、笑容滿面,
但卻在鏡頭後露出毫不耐煩的表情,
甚至連發給老人們的月餅也只是道具,要走之後還要收回來去下一家做秀,
看看現在台灣的社會,也一樣是邁入老年化,少子化的關係造成能照顧老人家的青少年越來越少,
很多兒女把父母親丟在老人院,認為只要有給錢就算是盡了當子女的責任了,
卻沒想過父母親辛苦地把自己養大花了多少心力,
兒女們為什麼不能多用點心、對父母親多點關懷?
甚至連社會、政府都對老人不夠友善、不夠照顧,
難道人活到老了就只能每天數日子等著上帝寵召嗎?

桃姐之後又中風了一次,身體狀況越來越糟,
醫生建議Roger漸漸減藥,讓桃姐自然離去,
最後Roger還是選擇去工作而留下桃姐一人,
我想那是因為桃姐總是不喜歡麻煩別人,
也不希望別人特地抽空為她做些什麼,
桃姐最後走了,但她的愛留下來了,
被她照顧過的人、幫忙過的人也會永遠記得她的好。

這部片在看的當下並不特別激動,
但看完後的後勁卻很強,
導演用毫不矯情也不灑狗血的方式說故事,
很多事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平凡卻也常被忽略,
就像我們對家人一樣,很多事都視為理所當然,
卻忘了家人的愛是源遠流長且溫醇的,
家裡的長輩是否很孤單,明明期盼家人多關心自己,
卻又怕造成家人的麻煩而不敢說出口,
又曾幾何時對某些人而言,照顧老人家變成麻煩且花錢的事,
這樣的想法又叫老人家情何以堪。

而飾演桃姐的葉德嫻和飾演Roger的劉德華更是這部片成功的主要原因,
兩個人的表演不誇張,以內斂且自然的方式流露情感,
片中的劉德華從一開始對桃姐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到中間發生許多事,眼神和表情漸漸改變,對桃姐盡是關懷與照顧,
到中後段兩個人的互動就像真正的母子一樣,
尤其到最後劉德華站在桃姐的病床邊看著她,眼眶漸漸紅起來的時候真的很令人感動。

人真的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
若活到生命的盡頭卻只能待在老人院迎接日落,
我想那真的很讓人心痛,
我自己也不想到老的時候成為兒女的負擔,
若還能行動自如、生活自理,
那老的時候也能有屬於自己的興趣與生活,而不只是病痛纏身而已
看完這部片,感動之餘也別忘了多多關懷家中及社會的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實際付諸行動比呼喊口號更加重要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桃姐
    全站熱搜

    THIS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